新闻客户端提供本地城市新闻
加上国内电影票价相对较高,观众在电影院往往选择追求视觉效果的商业大片,哪怕口碑很好的艺术片大家也宁愿选择在家看在线视频。去年最著名的文艺片《钢的琴》,国内外都获得诸多嘉奖,评论也是一边倒的好评,但也抵不过“一日游”的命运。
诸多因素导致现在国内电影动辄上亿元的投资,加上电影本身就是高风险的产业,如果不配备相当量级的导演及制作人,不顶个商业大片的头衔,投资人显然不敢涉足。“你投资1部1000万元的大电影,做3000万元的票房也就打个平手,可能营销费用还赚不回来。”一位电影行业资深人士表示。
卡斯费的高企让许多导演不得不忍痛压缩剧本开支。最终导致目前中国电影产业越来越依靠明星,越来越仰仗大牌导演,投资也越来越大。新生代演员尚可期待年轻貌美搏一搏,新生代导演的机会之门却早已经变成了挂在高墙上的窗户——实在难有投资者敢于把数亿元的投资压在一个新出道的年轻导演上。
这种形势下,大量如马史般怀揣梦想的年轻人不得不寻找新的途径来施展他们的才能。
与此同时,中国电影的大环境并不见好。2011年,中国电影走入拐点。清科研究院2012年1月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电影产量为791部,较2010年的526部增幅超过50%;中国电影银幕数达9296块,相比于2010年6266块增幅超48%;中国影院数量为2803家,较2010年增长40%;但2011年,中国电影总票房营收达131.5亿元人民币,相比于2010年101.72亿元人民币总票房营收增幅不过30%。
而此时,中国宽带接入和第三代移动通信(3G)网络建设及应用发展迅猛。自2008年土豆推出高清频道黑豆起,迅雷推出迅雷看看,百度推出奇异,至2010年各大视频网站均在原有视频分享模式的基础上进军正版专业视频内容领域,开始强调它们对正版电影资源掌控的独家性与排他性,努力扮演优质“正规”发行商的角色。
各大视频网站的给力加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2011年网络视频用户达3.25亿,网络视频观看时长在过去2年增长了将近2倍,中国网络视频观看时间的增速是上网时间增速的4倍。
视频网站开始一掷千金购买版权。2011年底,腾讯花7000万元买下《宫2》独家网络播放权,版权及相关营销、推广体系日益成熟。另一方面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用户生成内容)视频分享模式已经深入人心。但无论是网站本身还是消费者都在期待一个介于正规影视剧和UGC之间的作品形态,一则让原来完全自娱自乐的UGC向制作精良的作品靠拢,而制作精良的影视剧也需要UGC浓郁的个性化甚至人情味。
对寻梦的年轻人而言,网络则是个无成本或者低成本的发行平台,既不需要四六分成,也不需要票房保证,是真正用作品说话的地方。微电影的小成本小投入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
不仅是科班出身的马史们,一些更草根的制作人,如巨人网络宣传中心视频组策划创意主管詹早早,在他眼中微电影是和电影一样的梦想之旅。2011年中,他为巨人《征途2》做宣传,策划了微电影《玩大的》,讲述两个80后好友的“游戏、回忆、约定和友情的故事”,真实演绎了“玩大的”一代的成长路径,借助视频网站和微博传播,1月之内就累计了2000万的点击量。
“其实很早就想拍这样的片子。”詹早早说道,早在3年前刚组建视频组的时候就想要拍这样的微电影,对“玩大的”一代做一些回忆和思考,但是当时在人员、设备、技术、经验等方面条件都不足。
直到后来在公司内赢得《征途2》的支持,詹早早才下定决心实现过去的梦想。当时没有可以参照的作品,大家就把小时候的经历一同分享,攒到一起就是后来《玩大的》剧本。这部片子公司最初给的预算是7万元,大家小心翼翼地花,最终才支出5万元,借公司的设备,也就是一台佳能5D2,制片、导演、摄影、演员、音效、音乐全部来自于巨人公司内部,拍摄时间20天,后期制作4个月,几乎完全是在业余时间完成的。
也就是这样看似简单、却引发了一代人的共鸣的作品,籍着大家最初的梦想和努力,让微电影还原真实,实现一群本是办公室白领的电影梦的同时,也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馈。
这一次,互联网正在打磨影视产业的门槛,把用影像讲故事的机会平摊在每一个有梦想有本事的青年面前。
实验者
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的贾樟柯,在学校的时候就组织过“青年电影实验小组”,也可能因为他也特别热衷于实验各种新技术、新媒介。2005年,智能手机刚兴起不久,移动互联网技术条件跟现在相比还很初级的时候,他便应邀拍摄了国内首部手机电影——《聚焦这一刻》。这部电影无论在内容形式上还是在传播介质上或是在商业结构上都已经具有今天微电影的特征:情节清晰,结构完整,制作精良,短小精悍,适合手机播放。
因为当时第一个片子就是由福特公司资助,为其做汽车品牌宣传,很早开始贾樟柯就仔细琢磨了广告和电影的结合。事实上,今天的微电影,如果不是年轻导演的独立习作,大都有品牌做背后支持。贾樟柯觉得“植入广告是最笨的方式。”作为这个领域的先行者,同时也是国际知名的电影导演,他对作品本身的认真远远超过作品的运营。但他也并不排斥微电影这种“商业上非常成功”、“回报率很高”的产品。因为,“每个品牌都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价值观。我们可以和客户协商,共同创造、挖掘开发大家共同的价值观,”那拍出来的作品显然既有艺术性,又有商业宣传效果。
《爱的联想》即如此。这个项目源于联想集团已经持续了4年的“联想青年公益大赛”。当时身为组织方的联想就一直在琢磨,每一个参赛项目都是一个感人的故事,如果用纪实方式将其记录下来,一定能感动影响更多人参加公益。2011年微电影的崛起促使他们找到贾樟柯,邀请他监制拍摄获奖的3个项目。于是就有了去年底《爱的联想》系列,分别拍摄了“12邻”、“科学松鼠会”、“多背一公斤”3个公益组织。贾樟柯从初期策划到脚本制作到场地选择再到拍摄剪辑全程参与。因为联想最终资助了这些获奖项目,联想本身就在情节里,所以不需要特别设计情节,也不需要刻意回避。
最后,这部在片尾打上“联想青年公益创业计划呈现”的短片还受邀参加UNV(联合国国际志愿服务组织)国际志愿者年10周年展映活动,将其作为代表中国志愿者行动的献礼影片。
但去年初同样由贾樟柯监制的《语路》就从头至尾没有出现赞助商产品。
苏格兰威士忌尊尼获加(Johnny Walker)赞助的这组系列微电影,由贾樟柯监制,邀请卫铁、陈涛、陈挚恒、陈翠梅、宋方、王子昭六位青年导演为12个中国当代人物罗永浩、徐冰、周云蓬、赵中、王克勤、潘石屹、黄豆豆、张军、王一扬、张颖、曹非、肖鹏造像,记录12个不同行业代表的成长路径,鼓励一代人思考并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梦想。影片本身即暗合尊尼获加想要体现的“Keep Walking”的进取精神,没有产品,但品牌意识却早已贯穿在整部片子。最后,这部片子不仅因为微博达人潘石屹、罗永浩在自己微博上的推广而广为人知,更在釜山电影节和东京电影节上赢得口碑,获得艾菲奖数字营销全场大奖及“中国互动网络广告创意奖”视频广告银奖,可谓名利双收。
“但是我们目前的微电影其实都是按照传统拍短片的方式来进行,只是传播渠道换成了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面对他们公司去年已经制作和今年将要制作的众多微电影产品,贾樟柯不得不思考,是否短就是“微”,网络播出就是“微”,基于互联网播出平台的电影还应该具有哪些特质?“或许是连续剧的样式,一个导演拍了第一条之后,其他制作人员互动拍摄同系列的;也可以根据网络上的评论,让网友共同参与制作拍摄,把文字微博改为微电影互动,比如某日网络流行梁朝伟逮空去伦敦喂个鸽子,然后没事儿人一样回来,对此网友可以用影像表达自己想象中真正的生活……”对于这些贾樟柯也都还在试探性地构思,亟待实验。
微电影的制作及未来或许还有待先行者们探索,但用微电影营销,用线上线下的互动带动票房却是眼下最热话题,也是相对较成熟的体系。在2011年光棍节火爆的《失恋33天》便是有效借助了微电影营销之术,最终在诸多国内外大片的围追堵截下捧得超过3.5亿元票房收入,为投资不足千万元的小成本电影创造了新的神话。对这部电影的宣传总监张文伯而言,微电影就是电影营销的利器。
其实,早在2011年年中,《失恋33天》的宣传团队便前往全国6个票房重镇,拍摄协同电影的《失恋物语》微电影,一方面通过官方微博征集愿意拍摄的普通男女,一方面在广告客户珍爱网的会员中寻找合适的人选,边拍摄边推广,并根据微博实时的互动效果,不断修正自己的拍摄内容和角度。
很快,不仅在拍摄中挖掘出无数感人至深的故事,还意外收录到很多独创的恋爱“名言”,像“爱,就疯狂;不爱,就坚强。”这样的话更打动导演,被最后用到了终极海报上。
此后,《失恋物语》被投放在微博上,激发网友们自发拍摄了20多个不同城市、不同方言、不同版本的《失恋物语》,从而制造了影响大批年轻网民的流行话题,带动大家对大电影的关注。10余天后《失恋物语》线上视频点击率超过400万,同时这些微电影与《失恋33天》网上的“失恋博物馆”相辅相成,在影片的感召下,大家纷纷晒出自己的分手信物,失恋后的心情感受,疗伤歌曲等等,营造出一种“失恋同盟”的气氛。就连影片导演也不得不感慨这种“文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力量。
到《失恋33天》上映前夕,《失恋物语》系列微电影在各大视频网站的播放量也超过2000万,制造出数百万的微博搜索结果,百度指数也从13万被拉高到17万。这种气势在目标观众的群体中积聚、酝酿、翻滚。
至此,过去主要是以广告、海报、落地的活动、单纯炒作的电影营销模式已然过时,微电影低成本的创意营销展现出巨大杠杆作用。
!
微电影 大产业
前不久举办的“华影盛视2012年春季发布会”上,该公司CEO赵雨润宣布将联合国内首批近100家著名品牌客户共同推出“美我网原创微剧本基金”,总规模超过1000万元,全新推出“品牌微任务”概念,汇聚原创编剧力量,聚合微电影剧本源头,大投入广积粮,要将“美我网”打造成中国最大的微剧本基地。
流水线的微电影
对于赵雨润这位担任过主持人和导演,玩过音乐,做过新闻发言人,现在又做了公司运营的多面手而言,他关注的微电影或许未必如贾樟柯执导、监制的这么精品,但却可能培育成一个扎实的产业。也就是说,如果微电影作品是座金字塔,贾樟柯等大导演监制的微电影是金字塔的顶端,赵雨润们则关注自己的产品能够成为金字塔的塔基,在产生大量作品的同时,生产源源不断的版权。
华影盛视是盛大集团旗下的影视制作公司,2011年既投资参与了《龙门飞甲》这样的大制作,对新崛起的微电影他们也势在必得。在赵雨润的眼中,这正是影视制作公司的天然优势——掌握着专业的制作团队资源,而且在商业操作上,还可以借鉴文艺圈其他市场化的做法。按赵雨润的说法,也就是影视2.0的做法——把微电影项目肢解开,拆成编剧、导演、演员、拍摄制作和后期的部分,每部分由不同人操盘,流水线运作,通过微博将这些贯穿起来。
比如歌手何洁首部音乐微电影《我多么怀念》,华影盛世首先推动何洁在自己微博上发布邀请,请她的歌迷们为她撰写剧本。华影盛视根据微博回馈,在诸多作品中遴选出最受欢迎的剧本,责成专业编剧改编成微剧本并买断版权。随后,在华影盛视推出的美我网上选角,就是“微试镜”的概念,比如说每个人一两分钟,选择出适合于微电影的角色,以专业老手带新手的方式投入拍摄。在何洁首部微电影里和她演对手戏的男主角,还经过网友们共同投票评选。
到了拍摄的时候,华影盛世会将灯光、录音、摄影、化妆等细碎环节在总导演的指导下,分拆、外包给专业团队,最后由本公司专门的制作团队进行后期制作,完成微电影商业项目。为此,华影盛视特别聘请了国内著名MV导演秦君为其总导演,把关微电影工作室的所有作品的总质量。秦君曾为各大唱片公司、艺人拍摄了近百首音乐MV及数十个广告作品。
这部微电影在各大视频网站推出的同时,何洁也在自己的微博上做推广。因为早就在群里召集歌迷撰写的剧本、评选男主的活动,在万众期待中终于推出了成品,点击率自然不低。如果不是何洁这样有着庞大粉丝群的团队,华影盛世往往选择从广告主手中拿到微电影的营销项目,然后通过微博发布相关的“微任务”,让普通的大众来撰写出他们心中的品牌“微故事”,从中选出最符合客户命题的底本改编成微剧本并买断版权。开头提到的“美我网原创微剧本基金”即用于此处。
游刃互联网、游戏制作多年的赵雨润甚至将整个运营安排和收费标准标准化了:每部微电影约20人介入,其中前期沟通、中间制作和后期宣传推广人员比例各占1/3,微电影的成本一分钟大约1万~2万元,视时间长短一般总成本控制在二三十万元,而广告植入和定制微电影的报价大概在1:2左右。
这不仅比动辄上亿元的电影投资有优势,比起制作费往往上百万、上千万元的视频广告也有着巨大的价格优势。并且一般拍摄时间在1周以内,演员档期好安排,制作周期短,投放快,借助社交媒体,能实现病毒营销和互动传播。
在这样的商业模式下,2011年华影盛视微电影工作室拍了10余部作品,点击率达713万次,赵雨润自称微电影利润率达30%。其为盛大的《星辰变》和福田汽车打造的专属微电影,都获得了不错的反响。此外,通过与视频网站的合作,华影盛视的微电影版权也得以出售,从广告商之外的下游获得了资本回报。
“我们用的全部是专业制作团队,产业化流水线在运作,现在不能保证部部都是精品,但量上来,年轻导演经验上来,未来还是很可以期待的。”华影盛视CEO赵雨润自信满满地表示。虽然他也不得不承认,他们目前其实更像是广告公司。
即便如此,微电影的产业化实践也已经远远走在了电影产业的前面。中国目前的电影公司,哪怕是10多年的老牌电影制片公司,也刚刚开始尝试前期剧本创作、市场分析和中间制作,后期营销的分解流程的产业化、模块化的制作方式,更多制片厂还延续早年的项目制运营,一组人从头至尾负责一个项目,很低的概率才能碰到这么一位全能型的制片人。
高举高打的视频网站
与华影盛视强调整合资源的商业模式大有不同,土豆网这样的视频网站更专注于为广告主打造高端的微电影。“微电影其实就是网络百老汇,因此要在成熟的市场上获利必须是高端精品。”土豆网原创中心总经理刘思铭这样告诉记者。
刘思铭早年曾写过《爱相随》《朋友》等脍炙人口的歌曲,后来又加盟台湾三立,先后参与了《败犬女王》、《命中注定我爱你》等多部台湾热门偶像剧的宣传工作,并于2007年和2008年连续蝉联两届金钟奖最佳节目行销奖。加盟土豆网之后,一方面延续其惯有的制片风格,另一方面也在内容运营方面多有设想。他认为在微电影的创作中,除了自有的创意研发平台和艺人中心提供资源外,还须加入更多明星大腕,才能聚合出精品。
2011年最后一天,土豆网和三星联手推出微电影《你好吗,我很好》。该片由台湾著名制片人李烈担任监制,台湾著名艺人黑人陈建州与偶像剧当红混血美女许玮甯担任男女主角,而黑人新婚妻子——范玮琪贡献其代表作《黑白配》作为该片的主题曲。影片网络上映24小时内就在微博上被转发数十万次,视频更被点击超过700万次。
作为投资方,三星(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市场部高级经理白晔对此盛赞有加:“花同样的钱推广一条商业广告和一个有品质的娱乐产品,其效果的量级是不一样的。尤其是针对年轻人群的营销,更应该针对他们的喜好做出更多尝试。”
虽然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三星对该部微电影的投入100多万元,超过一般微电影数倍。但对于刘思铭而言,这才是商业创作成熟的模式,好莱坞经典的创作手法,最后成熟的商品换回成熟的商业机会。不难看出,此类操作手法对于掌握强势渠道却缺乏专业制作能力的视频网站而言,不失为一种有利的选择。
除了企业之外,一些明星也开始对投资微电影产生浓厚的兴趣。随着MV越来越范式化,对歌迷们的吸引力越来越小,加之电视渠道竞争激烈,明星采用微电影做宣传的越来越多。像萧亚轩最近推出的新专辑《我爱你》,请著名编剧斥资千万元台币打造了几部微电影,为其诠释专辑主打歌。最终,这些短片成功在网络上获得数千万点击和转发,帮助萧亚轩稳坐各大金曲榜单头名。
一个更惊人的案例,新浪网打造的由香港鬼才导演彭浩翔监制,周迅、张静初、黄立行、余文乐主演的4部8集系列微电影《四夜奇谭》,短时间内点击率就突破了2.1亿次,其版权更是换得了1亿元的广告费用。
职业明星、专业策划、专业制作,此类微电影相比各大院线上映的大电影只是时间长短的区别。但因为其相对高端的商业定位,正好构成微电影金字塔的中间阶段,有一定的艺术性和商业性,保证实现商业目标,不会出错,但同样不能保证就是好作品。
好在微电影在注意力稀缺时代,解决了网站同质化的核心问题,提升用户自主参与感和注意力回报率。对于各大门户和视频网站而言,微电影作为自制节目,对内容的掌控能力更强,在竞争中更容易突出自身的特色。同时,这类自制节目的成本更好控制,也能够创造出让消费者主动讨论和传播的内容。当网站获取用户对平台的认可,更多为广告主服务的可能性也就接踵而至。目前,优酷、土豆、搜狐、网易、腾讯、奇艺、酷6等国内主要的视频网站都推出了各自的微电影项目,网易更是把微电影作为视频战略的重心。
商业双刃剑
无论是相比互联网还是相比电影产业,微电影甫一出世就夹带着成熟商业模式,它是个盈利的产品,更是个盈利的行业。但是商品和艺术品之间毕竟还有相当大的差距,顶着“电影”的名,微电影该如何在商业和艺术之间寻找平衡,而不是在资本化和产业化的避风港下批量生产烂片,这似乎是眼下大家共同的难题。
事实上,去年微电影开篇元年,即成蓬勃之势,也和去年佳片频出关系密切:《语路》体现的拼搏进取而非威士忌;卡地亚《真爱》系列展现的巴黎风情而不仅是钻戒;益达口香糖请桂纶镁、彭于晏拍摄的酸甜苦辣连续短片,让人出乎意料地爱上出租车视频;行走在性感和温情边缘的橘子水晶酒店12星座系列让人对这家酒店充满想象;阿里巴巴则在去年公关危机之际赶忙推出重庆挑夫的微电影,宣扬诚信的同时暗喻自己的信用度……
“正是因为有广告商赞助,微电影的整个创作过程即营销过程。”喜剧工厂厂长胡淑芬琢磨道。由他导演的微博20集系列短剧《客服很忙》被称为是中国首部微博喜剧,在新浪网首播后即引起热传,目前喜剧工厂正计划创作更多符合多媒体平台需求的喜剧作品,同时也在尝试将之改编成话剧、舞台剧等不同媒体形态,全娱乐介质传播。
这位做过报纸和电视的老传媒人明白,微电影的商业模式是建立在好作品的基础上的,但相比后端收费的大电影,免费的微电影始终处于弱势。如果为了商业而简单地安排3~5秒钟的产品特写,让消费者倒了胃口,整个微电影市场也会很快被破坏,成为和大部分网络应用一样昙花一现的产品。因此,他总是和商家再三讨论剧本情节安排,争取把商家的产品特性介绍出去,而不是LOGO推广。这一点,他和贾樟柯在某种程度上相似。
“真正好的植入效果让你又看见了,但是你又没意识到他的存在,那种状态是非常自然的。”七维影视文化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薛辰如此描述他理想中的植入状态,那就是以优质内容为基础通过良好的创意形成的植入形态,与内容的结合非常默契,并非时间越长越好,“好的电影不会只承载商业广告,更重要的是承载主流的价值观,并能够通过良好的表现形式为更多受众所接受,这是作为制片方最大的价值所在!”
这位早年加盟太合传媒,做过并购、投资过华谊、还主导策划了《天下无贼》的资深电影人2011年中创办七维影视,主营当然还是他在行的商业大电影,主要目标却是研究新兴的网络电影。为此,他特地研究了宝马BMW等国际大型企业的影视植入案例的广告植入,发现这些大型企业都有一个专门的部门研究如何在电影里植入广告,还形成了一整套的电影植入的标准:什么样的片子可以植入,针对的目标群是谁,市场是什么样。宝马还有大量的数据证明,哪怕是拍运动中不甚清晰的场景,甚至连每个植入镜头的时长都有非常严格的数据统计依据。
事实上,无论是微电影制作者还是运营者都意识到这个问题,选择微电影的商家也在这些制作者的煞费苦心地教育下慢慢改过了念头。喜剧工厂3月份即将开拍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片子,即选择了描写某偏远山区乡村女教师和种田小伙的爱情故事,而不是直接去邮储银行拍柜台门面。薛辰即将和国家体育报业总社达成的协议也是用一种更阳光、更时尚的方式去表现体育给人带来的勇气、果敢和快乐,而不是苦口婆心地去描写基层体育工作者在普及全民体育中所作的努力。
“微电影本就不是一门纯艺术,要获得未来,就需要将营销和创作结合,形成固化的微电影平台,这才是不断‘造梦’的绝佳途径。”胡淑芬觉得自己是找到了这个平衡点。
“此外,更理想的方式是从终端用户那里获取利益。”同样做内容出生的刘思铭除了对内容创作方式的坚持,对微电影未来的商业模式还是存在无数想象。他认为现在微电影在制作过程中植入企业广告、播放时加入贴片广告,或少有的版权贩卖,这些盈利模式还是相对简单,他觉得微电影中完全可以直接接入网购的平台,使得制片方获得购买渠道的分成。
在微电影中,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产品,从化妆品、饮料、服装,再到电子产品、汽车,无一不是生活必需。如果在微电影中将产品二维码或者产品的网店链接植入画面,观众直接获取产品信息,并即刻下单购买,这无疑是制造冲动消费的绝佳渠道,而且随着移动支付技术和视频嵌入技术的成熟,此类的“视频电子商务”实现起来并不困难,不过几次轻点就可以完成整个购买流程,必定可以赢得观众的青睐。
“如果到了真正的微电影盛世,我们为什么不能做一本收费的微电影杂志,把我们精选的微电影推给大家,大家可以在手机或者平板电脑里直接点击观看,间接实现后端收费呢?”刘思铭对此显然也有所琢磨。他的家乡台湾微电影并不如内地火热,早就普及了3G技术的韩国、日本倒是有不少精彩的短片,中国大陆撇开3亿多的移动互联网用户不论,光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每日坐地铁、塞车、等待的时间都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目。不需要大量广告将消费者拉到电影院,现在微电影制作者们所要做的,不过是制作大量好的作品,将之推送到在等车、挤地铁的人群手里。
!
被技术推动的电影
早在1829年,比利时著名物理学家约瑟夫普拉多发现:当一个物体在人的眼前电影放映机(15张)消失后,该物体的形象还会在人的视网膜上滞留一段时间,这就是“视象暂留原理”。普拉多根据此原理于1832年发明了“诡盘”。“诡盘”能使被描画在锯齿形的硬纸盘上的画片因运动而活动起来,而且能使视觉上产生的活动画面分解为各种不同的形象。这标志着电影的发明进入到了科学实验阶段。
此后摄影技术改进,1889年,美国发明大王爱迪生在发明了电影留影机后,又经过5年的实验,发明了电影视镜,一次放几十英尺的胶片,内容是跑马、舞蹈表演等。1895年,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研制成功“活动电影机”,它以每秒16画格的速度拍摄和放映影片,图像清晰稳定。
法国人发明的电影,但美国人发明了好莱坞。美国的派拉蒙、20世纪福克斯等八大电影制片厂组成托拉斯,演员片酬非常低,老板们获得全部投资收益。但因为演员们漂亮的仪容和高超的演技而逐渐有了议价权,他们获得高额回报的同时,也宣传了电影,后来就成了我们今天熟悉的明星制,也是最初美国电影的基础商业模式。
电视的普及彻底打破了这种明星制票房为主的商业模式。好在当时美国法律有规定,可以把电影版权出售给电视台。这时候,版权的运营是比票房和明星更赚钱的生意。到今天,好莱坞电影大刚70~80%是来自版权消费、主题公园和包括公仔和影像衍生品在内的非票房收入。
现代微电影,目前而言更像是传统短片在互联网及其他任何电影院以外的屏幕等新兴渠道上发行的短片。2001年,宝马汽车的北美公司曾邀请国际大导演大卫·芬奇监制,携手托尼·斯科特、李安、吴宇森等八位名导拍摄8部十余分钟的微电影广告,每一段微电影都以宝马的经典车型为载体,讲述车与人的故事,借助网络传播,为宝马造势,制造了非常好的口碑效果。
2003年左右,随着互联网的逐渐普及,视频剪辑微电影开始风靡起来,通过将老牌红色电影的经典桥段剪辑拼贴加入全新中文配音,串联成身边的故事。尤其以央视新闻评论部出品的《分家在十月》、《大史记》系列最为火爆,开中国恶搞微电影的先河。
2005年,流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P2P下载与信息分享技术在网络上普遍应用,大有取代影像盗版市场之势。无版权视听文件的在线传播,成了电影院线消费之外最流行的“低成本午餐”。胡戈恶搞电影《无极》的视频《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开始占据各大网络媒体头条,是对电影的恶意中伤,还是善意讽刺,更是形成了一个强大的社会话题。
但至今为止,学术界和实践者们都无法对微电影做一个具体的定义,现在网络上最热门的微电影涵盖所有在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短片。它不仅具有完整策划和制作体系支持,而且还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超短)时”放映(数十秒至数十分钟)、“微(超短)周期制作(1至7天或数周)”和“微(超小)规模投资(几千至数万元每部)”的视频(“类”电影)短片,不限内容,或可单独成篇,或可系列成剧。
“我们也算是中国最早进入微电影领域的。”中博传媒创始人兼董事长陈伟明兴致索然地告诉记者。2005年踏入微电影之局,当时智能手机刚刚兴起,中博遂集中资源投入手机电影,首创“博客电影”的理念,创新地聚焦于高端手机微电影,并推动了全球第一个手机电影展。
起初,中博制作的中国首部手机微电影《聚焦这一刻》,邀请贾樟柯、王小帅等国内8位知名导演为福特汽车做品牌宣传,关于“这一刻”的思考,用于传达出福特汽车的精神理念。
陈伟明不断地加大相关投入,给初出茅庐的芙蓉姐姐拍摄短片,为其广造声势。甚至斥资数百万元全心打造长达700分钟,被分成240集的校园情感剧《女生宿舍的秘密》,既为广告植入微电影的模式探路,又为微电影的制作标准化、工业化做摸索。
在陈伟明眼中,手机是人类社会里最有生命力的媒体渠道,是继纸媒、广播、电视、网络之后,又一个强势的大众传播领域。可惜的是,受限于当时的手机网络环境,视频技术、视频网站等传播渠道的不成熟,手机微电影并没有快速发展,陈伟明上亿元的投资只置换出2000~3000万元的回报,他自嘲是“落魄的中国微电影之父”。
“新技术的出现必然带来一系列产业变化,商业模式也必然发生变革。我相信未来3、5年国内一定会形成一个基于互联网的全新产业。”七维影视文化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薛辰这么认定。这和贾樟柯不谋而合,“微电影和电影是同一个母体,只是微电影要寻找自己的特点。几百人跑到电影院看电影是一个时代,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给终端提供了不一样的可能性,只是微电影需要在这波热潮中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商业模式。”